010-82421190

在线客服

aesop@aesop-tech.com

扫描二维码 订阅号 叙事医学

医索寓言—叙事医学故事汇 Aesop-narrative medical stories

医护故事 网站首页 > 医护故事

“不一样”的患者

作者|叶丽丽


都说我们康复科是一个让患者重拾信心的病区,因为患者通过和医护人员的配合以及康复锻炼来恢复各种已经缺失的功能,能让他们重新回归家庭生活。

这天,和往常一样,通知我的床位要来一个新病人,刚做好准备,就看到120送来了一位老年男性患者,看上去特别的虚弱。我接过入院单,“喉癌”,康复科收治癌症患者?怎么收了一个“不一样的”病人。

再看了一下陪同的家属,看年纪应该是病人的老伴。为了能更好的照顾病人,我主动找到家属询问:“阿婆,想了解一下爷爷的病情……”话音未落,阿婆朝我挥挥手,示意我到病房外面来,“我老伴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所以我们拜托医生收到了康复科,我们家里人都跟他说来做做康复,身体还是可以慢慢恢复的”阿婆一边说一边抹着眼泪。

这一天,我在随医生查房的时候看见张爷爷恹恹的,似乎没什么精神。可是大家知道,他的化验指标有明显好转,原来严重的低钠血症恢复正常了,血液中的白细胞也下降了。张爷爷的老伴跟我说,张爷爷咳血和喉咙里的痰也少多了,饭量也增加了。可为什么张爷爷状态还是不好呢?我有些不解。

“今天觉得怎么样啊?”我专门来到张爷爷病床前轻声地问。“还行吧。”“我们经常有志愿者来,参加爱心与陪伴活动,要不要下次来和您聊聊天啊?”“不要了,没什么好说的,没意思。”张爷爷面无表情地说道。

“您可以和他们说说您年轻时候的故事啊,给他们做做思想教育。张爷爷您年轻的时候是做什么工作的?”听到我的问话,忽然看到张爷爷的面容生动了起来,眼里一下子有了亮光。

“我年轻的时候是做销售的,那时候我跑遍了大江南北。”张爷爷正说着,他儿子在一旁插话道:“那是70年代,别人家孩子穿的都是那种笨笨的布棉鞋,我们穿的都是我爸买的棉皮鞋。”说到这里,我看见张爷爷那紧皱许久的眉头终于有了一丝舒展,“那时我是厂子的骨干,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我能解决,别人要不来的账我能要来。我去过广东、厦门、福建……”张爷爷的语气里充满了自豪。

张爷爷是喉癌晚期,并且已经双肺广泛转移了。有一次他突然问我:“您觉得我还能活多久?”我轻轻地拍拍他的肩:“您说什么呢张爷爷?看您现在气色这么好,怎么会这么问呢?”

“我觉得半年吧,”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到,“其实我什么都知道了,你们都是为了我好。”

“张爷爷,您的家人都是因为爱您,不想让您难过,才会用这样的方式,您能明白大家的心意,说明您对自己的这个病已经能释怀了,可是,为什么您觉得是半年的时间呢?”

“我知道我的病治不好,但我觉得我的身体也没那么坏,我现在感觉自己挺好的,我的孙子也快回来了,我想多和他待一段时间。”

“那您不怕吗?”“也不是不怕,说不怕那都是假的,我都78岁了,年龄也不小了,走也就走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他虽然这样说,不过谁都能感觉到他的不舍和对生的期望。“我觉得别人不是您,医生能看到您的检查结果,但是他并不了解您本身的情况。

我接着说,最近,播放的一部动画电影《哪咤》,里面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这句话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您的病我们目前确实不能治愈,疾病这个事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对生命的态度。

您来到我们这儿,我们病房的医护人员也会尽我们最大的能力减轻您的病痛。您的家人也那么爱你,时刻关心着您,每天让儿子陪您出去走走,多吃点饭,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别人说什么都是次要的,关键是看您自己怎么想。”

听到这里,张爷爷想了想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用力的点着头,还连声说着“好!好!”

进入医疗系统19年的时间里,面对备受疾病折磨的患者,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医护人员不仅要缓解病人躯体的病痛,还要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把患者当成自已的亲人、朋友,才能真正的服务好患者,才会不辱使命。


作者信息

作者:叶丽丽

单位:上海市长宁区程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个人介绍:在从事护理事业19年期间,见到过很多行动不便、不能自理及因为病痛被折磨的病人,虽不能完全感同身受,但也能体会被病痛折磨的痛苦。做为一名护理工作人员,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只希望用自己无私的心去感受病人的痛苦,去抚平病人内心的创伤,去唤起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念,使他们早日解除病痛,回归社会。在这些近二十年的的护理工作中,每每看着患者康复后的笑脸,有如一缕阳光射进心房,我为选择护理工作而感到自豪,用心走过,用心做过,我心无悔。